新時期“全民閱讀”數字化戰略的推動丨輝煌·出版
轉載自《國際出版周報》,已獲得授權。
新時期“全民閱讀”數字化戰略的推動
“全民閱讀工程實施中仍然存在內容分級的滯后、內容引導觀念的缺乏、管理機制的分散、推廣手段的單一,以及面對數字化閱讀方式快速轉變下所表現出的經驗不足等問題。”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宣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十二周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倡導全民閱讀”已經連續第五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為進一步促進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保障公民的閱讀權利,國務院法制辦辦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
閱讀對于民族、城市、個人而言,都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倡導全民閱讀具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文明的傳承、有利于學習型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培養等現實意義。
全民閱讀現狀及問題
我國國民數字化的閱讀率從2009年起,一直保持著增長的趨勢,2013年首次突破50%,到2017年數字化閱讀接觸率已經達到了73%,與國民圖書閱讀率逼近,逐漸成為了我國國民主要的閱讀方式之一。目前國民對閱讀的數量及滿意程度仍然有很大的需求,對各類閱讀活動也比較關注,但實際閱讀活動的開展與國民期望的程度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目前的事實可見,盡管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相繼開展了各類閱讀活動,也在國民閱讀引導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全民閱讀工程實施中仍然存在內容分級的滯后、內容引導觀念的缺乏、管理機制的分散、推廣手段的單一,以及面對數字化閱讀方式快速轉變下所表現出的經驗不足等問題。
數字出版促進
全民閱讀工程“上臺階”
在我國,數字化閱讀率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尤其是近兩年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紙書閱讀器等數字媒介閱讀方式的多元化普及,讓數字化閱讀的方式越來越被讀者所接受。例如,中文在線旗下的書香中國互聯網閱讀平臺,在云端提供10萬種暢銷數字圖書、3萬種有聲圖書、1000余種大眾期刊等資源,從單獨的文本、到音頻,可以極大的滿足群眾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
書香中國互聯網閱讀平臺
從國際、國內的發展趨勢中不難看出,數字出版因其傳播便利、節約推廣成本、環保等特點,打破了傳統閱讀大規模推廣中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真正做到了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方式獲取到了閱讀的機會。閱讀推廣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工程,全民閱讀也必須提升為一個國家工程,將各地分散倡導閱讀的活動統一集中為一種國家行動,只有這樣號召與推廣,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進度才會更快,效果更佳。
以數字出版推動
全民閱讀戰略
第一, 研究建立數字閱讀內容分級體系。現今社會,數字閱讀已經成為重要的閱讀方式,信息時代海量的數字內容讓人應接不暇,面對琳瑯滿目的閱讀內容,建立數字閱讀內容分級體系更是迫在眉睫,應該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特點認真梳理出何種內容對應何種人群,形成有效的篩選和推薦機制,通過數字閱讀分級體系將所有人群覆蓋,形成多層次、有梯度的全民數字閱讀分級和書目推薦體系,通過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全民閱讀戰略的進一步落實和實施。
第二,形成數字內容征集和授權機制。通過數字出版支持全民閱讀戰略,根本點還是在于數字閱讀的內容上。與傳統出版授權形式相比,數字內容面對的權利關系更為繁瑣和復雜,因此,建議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進行數字閱讀內容的征集和授權:一是國家統一采集數字版權,并給與著作權人一定稿酬,在每年財政預算內采購一定數目的數字內容版權;二是以轉授權的形式向已經獲得出版社或者著作權人的數字出版企業進行購買,優點是版權風險較低,能夠有效節省時間和精力。
第三,建立全國性全民數字閱讀平臺。建議設立一個全國性、公益性的全民數字閱讀平臺,把數字閱讀統一到線上,同時可以在平臺上開展系列全民閱讀活動,可以更好地掌握活動效果,并根據平臺統計數據作出調整。建立此平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由國家出資搭建一個新的全民閱讀平臺,優點在于可以由國家進行管理,可控性較強,但是搭建成本和維護成本較高,需要長期投入人力和時間;二是利用現有的成熟平臺進行改造。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數字出版企業進行了數字閱讀平臺的嘗試,也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字閱讀管理體系,中文在線“書香中國”互聯網數字閱讀平臺,已經服務了2000多所高校和公共圖書館及4萬多所中小學,這種已經落地并已經初顯成效的平臺形式能夠大大節省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
“引得”數字人文資源平臺
第四,立體化運營推廣措施促進全民閱讀。全民閱讀活動自2006年開展以來,全國各地已經開展了很多的落地活動,但是活動過分注重形式,對實際效果的掌控較弱。全民數字閱讀平臺建立后,不僅是一個閱讀平臺,更可以成為一個開展線上讀書活動的平臺,如針對不同年齡、學歷、身份角色人群的分級閱讀活動的開展,配合線下學校、企業、農家書屋讀書活動,如名家講堂、讀書分享會等,以線上加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手段全方位、立體化推動全民閱讀戰略的實施。此外,在各級圖書館數字資源平臺上為全民數字閱讀平臺提供接口,進而帶動平臺的活躍度和閱讀量,使得全民閱讀真正扎根于民眾,全民閱讀平臺服務與民眾。
第五,出臺政策保障全民閱讀工作有序推進。
一是將“全民閱讀”納入立法體系。盡管我國是出版大國,但是人均閱讀量卻遠遠低于其他國家,這對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將“全民數字閱讀”納入立法體系,從短期看可以加強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從長期看,更能夠培養一個民族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能夠避免數字版權帶來的著作權問題。
二是扶持出版企業。從現今情況來看,數字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掌握在出版企業手中,因此,應當充分給予出版企業,尤其是出版業的龍頭企業以支持,給予政策傾斜,通過免稅或財政補貼的方式調動數字出版企業參與全民閱讀的積極性,把數字出版企業納入到全民閱讀戰略中來,讓數字出版企業發揮其作用。
為集中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輝煌成就,《國際出版周報》策劃推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刊》(共124版),以“40年改革開放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題,邀請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文化單位領導、專家及國際出版界知名人士撰文,以期全面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歷程與豐碩成果,探討新時代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2018-12-10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