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按照大會議程安排,各位代表審議了市政府工作報告。各代表團審議氣氛熱烈,代表們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新時代首都發展建言獻策、凝心聚力,形成了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良好氛圍。
關于扎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童之磊代表建議,將北京文化發展目標確定為“國際文化之都”,出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進頂級文化人才,提升北京文化影響力。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報告是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也是接受全體市民監督的承諾書。代表們一致認為,報告內容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總結成績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安排部署重點突出、精干務實,充分體現了首都定位和首善標準,擘畫了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進藍圖。蘇海佳、王稼瓊代表建議,強化首都高校學科建設,加快建設新一期高精尖創新中心;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打通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梁雪青代表建議,增強對獨角獸、小巨人等類型企業的培育,加大力度突破科技核心底層攻關技術,以實際應用帶動產業發展。沈潔代表建議,加快《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修訂,構建社會化協同、數字化傳播、規范化建設、國際化合作的新時代科普生態,筑牢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四梁八柱”。童之磊代表建議,將北京文化發展目標確定為“國際文化之都”,出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進頂級文化人才,提升北京文化影響力。齊東向代表建議,要大力宣傳活化文化遺產,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等融合發展,總結推廣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關于發展數字經濟
胡志強代表建議,突出“信創”在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打造“數字平臺企業標桿”,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探索平臺經濟新模式;以云計算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創新,發揮央企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優勢作用,打造產業集群。李平代表建議,要立足數字金融,聚焦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動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關注傳統制造企業數字化進程,發揮數字經濟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丁力代表建議,圍繞文化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方面進一步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提振市場信心,從而更好地穩經濟、保民生,穩固經濟恢復的基礎。呂佳穎代表建議,適當增加市民消費券的發放,推動消費熱起來、經濟活起來,大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吳學民代表建議,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種業創新要側重果蔬品種,加強科研院所間的合作,破除技術壁壘。狄濤代表建議,在城市建設中堅持平戰結合理念,結合重大戰略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儲備中植入應急標準,將統籌發展與安全體現在首都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邱添代表建議,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對標對表國際化大城市標準,合理緊湊布局消防站點,保障高效完成社會救助和搶險救災任務。劉利群代表建議,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風險防范和快速反應協調機制。田春艷代表建議,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與韌性城市建設深入融合,制定城市更新標準,推行專業評估;對地下空間設施進行普查和風險評估,確保地下空間的安全使用;進一步梳理和完善政策體系,為企業定制城市更新的政策“服務包”;要注重城市更新的質量,統籌市政設施建設,打造精品工程,讓項目資金花得值、讓老百姓住得舒服。吳曉蕾、曹信紅代表建議,更加關注城市更新和老舊城區改造,創新商業模式,吸引社會資源共同參與更新改造工作,更快更好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祁國梁代表建議,加強基層治理資源下沉、支持社會組織的培育和孵化、完善社區治理數字建設、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聶大華代表建議,更加科學地調整公共交通、慢行(騎行)、私家車的出行結構,綜合施策發展綠色交通,破解大城市病。高朋代表建議,加大對提升平原新城綜合承載力的支持。隨著新城人口的增長,城市治理工作量的增大,需要增加城市管理、基層治理行政執法等方面人員力量。高蹤陽代表建議,落實生態環境質量、能源水資源方面的國家標準,加強城市功能類和基礎設施類建設;建立健全環衛規劃體系,統籌各區環衛資源,統一工作標準。郭繼孚代表建議,堅持減量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工作思路,繼續加大公共交通、軌道交通供給和建設力度,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通勤能力,增強城市活力。王月波代表建議,制定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補短板的政策,按發展需要分步給予支持,推動生態涵養區實現進階式提質升級。熊衛紅代表建議,一是加強社區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全科醫生綜合能力,打通社區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提高崗位吸引力;二是加快推進社區醫院建設,最大程度滿足老百姓健康需求;三是加大中醫藥文化的推廣,挖掘文化故事,打造文化IP,提升文化自信。黃一品、李明瑋、門桂菊代表建議,進一步優化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布局,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健全社區診療標準,完善分級診療機制;用好家庭醫生團隊,提供更好的慢病管理和就醫用藥咨詢;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劉新民代表建議,合理統籌全市醫療資源,建立以三級醫院為龍頭、社區醫院加盟的網格化醫療衛生體系;總結疫情防控工作經驗,充實基層專業防控力量,完善基層醫療設備基本配置,落實家庭醫生簽約制度,普及基本預防醫療知識。楊曉昇、李有光代表建議,關注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助老文化宣傳,解決養老體系服務保障難的問題。常藝、曲子恒、王剛代表建議,加大互聯網醫療建設,建立醫保支付的線上結算中心;加快推動信息平臺經濟發展和家庭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建設,并納入養老支持體系。王雨云代表建議,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調整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主體作用,形成現代職業教育政策體系。黃樂平代表建議,關注民辦教育,發揮其補充作用,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人才培養不能只側重科技、經濟類人才,要對人文社科類人才一視同仁。劉林代表建議,除了給學生和家庭減負外,也要減輕教師過重的身心負擔,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不斷優化家長的教育理念,形成科學育人的強大合力。賈斌代表建議,注重冬奧遺產利用,惠民便民,做好冬奧后半篇文章。楊偉中代表建議,進一步增加市場整體活力,加快政策落地,釋放改革動能,發揮好“雙奧之城”、環球影城兩張名片吸引和帶動消費作用。王曦代表建議,依托冬奧會、園博會等重大活動留下的空間資源,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市場化運營,通過發展夜間經濟、特色文化活動等方式,提升首都消費水平。